Yona 在希伯来语 /“יוֹנָה” 中意为“鸽子”。这也是这位画家母亲家族的昵称。我们都熟悉鸽子作为和平的普遍象征。
-
尤娜·图库瑟于 1986 年出生在距离乌克兰多瑙河三角洲 70 公里的格拉万村的一个保加利亚家庭。她是格拉万村移民 (1832 年) 的后代,该村隶属于保加利亚斯塔拉扎戈拉区加拉博沃市。

Yona 1986 年的照片
照片中,她的脸上有钢笔涂鸦——这是 Yona 的第一幅画

1987 年 Yona 父母的照片,
Dimitar 和 Valentina 与她的哥哥 - Igor
苏联解体前,她的母亲瓦伦蒂娜是一名护士,父亲是一名纪念碑石匠。她最早的童年记忆与父亲的工作有关。“我记得我们院子里有很多墓碑上的照片,这些照片会嵌在大理石板上。我喜欢看着它们,和它们交谈。我特别清楚地记得一张小孩的照片,它本能地让我感到恐惧,但我没有完全意识到它已经死了。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触来世。”



图片 1,2 和 3 是 Yona 曾祖母的墓碑照片:Stepanida Grezha、Stepanida Cholak、Stepanida Tukuser
-
尤娜经常和虔诚的祖父母住在一起。她的祖母在教堂唱诗班唱歌,尤娜从小就经常陪她去教堂。尤娜从小就喜欢阅读圣经,并遵守所有基督教传统。正是在祖父母的家里,她第一次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兴趣。
“他们家里藏了一本我禁止阅读的书。这是一本目录,封面是硬纸板,绿色。里面是西方艺术家作品的大幅彩色复制品,还展示了人体裸体。有很多鲁本斯、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彼得·勃鲁盖尔、提香、乔尔乔内等世界著名艺术大师的画作。我偷偷地打开它,沉思了很久。这本书——就像禁果一样——激起了我的兴奋和钦佩,仿佛是对某种神圣之物。”
尤娜记得自己小时候受到过关于画家的电影的启发。看完电影后,她会被电影中的内容所吸引,于是会在深夜画出一个经常重复的情节:她用黑色墨水富有表现力地描绘出一个由许多土丘和十字架组成的墓地,墓地上飞过一群怪异的乌鸦,一个小女孩在母亲的坟前哭泣。

在这段老录像带的片段中,可以看到 Yona 在祖母家里画画

约娜的童年画作
技法:水墨纸本
(创作于1994年,乌克兰贝萨拉比亚地区格拉万村)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小女孩跪在母亲的坟墓前。坟墓位于水边,天空阴沉,乌鸦在空中盘旋。画作创作于约娜位于格拉万村的故乡,体现了她早期以图像直觉表达悲伤的尝试。
在这一时期,年仅七岁的约娜深深沉浸在对人类死亡的思考中,并用黑色墨水创作了一系列类似题材的画作。
-
苏联解体后,尤娜的父母从事农耕和饲养牲畜,十几岁的时候,她经常帮助他们在果园、田野和屠宰场加工运送到敖德萨的肉。

在 Yona 的农场里宰杀一头猪
教育
2003–2010
-
2003年至2007年期间,她在乌克兰伊兹梅尔国立人道主义大学学习,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师从伊万·希什曼。

Yona 的第一幅油画,2003 年
-
2005年,她参加了乌克兰基辅-伯朝拉修道院举办的保加利亚艺术家展览。
-
2005年至2008年,她担任乌克兰和保加利亚各教堂和寺庙壁画修复助理。
-
2007年,她在乌克兰敖德萨市保加利亚文化中心举办了首次个人展览。
-
2007 年她移居保加利亚。
-
2007年至2010年期间,她在索非亚国立艺术学院学习,第一年在安德烈·丹尼尔的班上学习绘画。在与老师发生冲突后,她转到特奥凡·索克洛夫的班上,并获得了绘画硕士学位。


1.- 国家艺术学院学习的第一年 - “模特肖像”,木炭,纸,2007 年
2. - 国家艺术学院学习二年级 - “裸体”,布面油画,2009 年
-
2008 年,她在国家艺术学院为纪念马林·格奥尔基耶夫·乌斯塔格诺夫而举办的比赛中荣获素描肖像画一等奖。2009 年,她又在同一场风景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
2008 年,她在保加利亚索非亚的“Agora”画廊举办了她的首次个人画展。
工作
-
2010-2022
-
2010年,尤娜开始创作她的项目“饥饿”,这个主题的想法源于她就读国家艺术学院期间。
-
“‘饥饿’项目绘画中的意象可以追溯到我的学生时代。当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历史老师给我们讲了苏联和乌克兰的大饥荒,并给我们看了一张食人族的照片,这让我很震惊。作为家庭作业,老师鼓励我们问祖父母他们是如何度过饥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萨拉比亚可怕的饥荒的记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作为永恒的伴侣,从未停止让我兴奋。在索非亚学院学习期间,我决定用绘画的方式重现它们。”

1921 年波沃洛日饥荒期间食人族的照片(历史课上老师展示)
自 2009 年起,尤纳开始研究 1921-1923 年、1932-1933 年、1946-1947 年乌克兰和苏联大饥荒的历史资料,以学术的方式从档案和对大饥荒幸存者的亲身采访中选择信息来源。研究结果旨在通过绘画的方式重现乌克兰的苏联大饥荒。

照片为“饥饿”项目绘画的第一张草图。
桑吉纳,纸板油画,2010
-
2010 年 12 月,尤娜的父亲去世,当时距离索非亚“饥饿”展览开幕还有两周。该展览被取消,并推迟到 2011 年 3 月举行。

“ 《父亲的哀叹》,布面油画,2016

2011 年,索非亚“红屋”文化与辩论中心举办“饥饿”展览
2011 年,保加利亚索非亚红屋文化与辩论中心举办了“Anthropophage”展览
-
2010年至2011年,她创作了一系列画作——《切尔诺贝利》。



-
照片 1. 2. 3. 是“切尔诺贝利”系列绘画的草图 - 油画颜料、纸板,2010 年
在《切尔诺贝利》系列画作中,尤纳描绘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场景。这座小镇鬼影重重,居住着事故发生后出生的人类变种人。
-
2011年,Yona启动了她的项目“Root”。

1-用斧头砍下鸭子的头
2 - 蔬菜静物
3 – 蔬菜静物和女性内衣拼贴画,布面油画。“Root”项目,2011 年
“‘根’项目最初是一种心理治疗。如果心理学家要求他的病人描述他们的痛苦,并在一张纸上表现他们的悲伤,那么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但我不是用笔写,而是用画笔在画布上表达过去的记忆。这是我童年在乡村的悲伤的告白。这是我今天作为外国移民来到大城市,面对现代社会节奏时仍然感到兴奋的事情。
我画作中的表达经历了各个阶段,从个人经历演变为我的社会承诺——对现代性的批判。呼吁构建一种新的世界观。现代前卫文化与我所抛弃的世俗/扎根/自然相结合。“根”是社会觉醒的呼声。
-
2012年,Yona 搬到巴黎并在“In My Room”画廊举办了展览。
-
2012年8月,她开始居住在纽约。
-
2013年1月她在纽约切尔西的“Able Fine Art Gallery”举办了一场展览。
-
2013 年 2 月,她开始与保加利亚裔美国艺术家 Ionko Ivan 合作开展多学科项目“地质脉搏”。
-
2013 年 5 月,Yona 和 Ionko Ivan 在纽约切尔西的特斯拉汽车展厅举办了一次联合展览,展示了“地质脉动”项目,其中 Yona 展出了“根”项目的 8 幅画作。

2013 年,纽约,特斯拉汽车展厅中,特斯拉 Roadster 跑车旁展示的“Root”项目绘画作品
-
2013年,她回到保加利亚并为“饥饿”项目创作了一系列新画作。
-
2013年,尤纳启动了实验项目“核种子”,该项目属于伊翁科·伊万 (Ionko Ivan) 的科学艺术项目“地质脉动”,旨在证明地质环境对绘画的影响。
-
2014 年,她在保加利亚斯塔拉扎戈拉地区历史博物馆的“地质脉动”展览中,展示了在“核种子”计划框架内在不同国家创作的一系列画作。
-
2015年,Yona 搬到了罗马。
-
2015 年,尤纳在罗马创作了一系列以“DNA 修复”为主题的画作,以图画“说明”了修复受损 DNA 结构的机制以及基因组外信息遗传的表观遗传过程。
-
2015 年,她发表了一篇科学文章《比萨拉比亚饥荒的艺术视角》。科学读物:区域背景下的欧洲空间。伊兹梅尔人道主义国立大学,2015 年,伊兹梅尔,乌克兰。
-
2016 年,她开始在罗马尝试“声音绘画”,作为“Anthropophage”项目的一部分。

音乐专辑《Anthropophage》的封面
-
2021年5月7日,Yona发行了概念音乐专辑《Anthropophage》,专辑收录了2016年至2021年在罗马创作的21首电子声音即兴作品。专辑《Anthropophage》中的声音创作灵感来自Yona收集的关于20世纪乌克兰饥荒和食人族的真实故事。“在专辑《Anthropophage》中,我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故事,他看到母亲吃掉弟弟的尸体后,跑到路上尖叫着,说出了他所看到的恐怖景象。然而,他只能发出刮擦声,而不是言语。这个男孩因这次经历而变得哑口无言。”《Anthropophage》中的每首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
2016年,她开始在罗马开发“时间”项目。



1.- 来自 Yona 家族档案的纪录片视频片段
2.- 纸上炭笔素描。“时间”项目
3.- 一幅处于起步阶段的画作。布面油画。“时间”项目
在“时间”项目中,每一幅画都对应一秒,是从 1994 年至 2012 年期间在 Yona 家中拍摄的视频片段中定格的镜头。
“时间是宇宙中活跃的创造媒介,是大自然最重要、最神秘的特征。研究时间使我们能够洞察大自然的深处,发现宇宙的内在联系,而我作为一名艺术家,借助色彩将其‘记录’下来。”
-
2017 年,她参加了国际科学会议“1946-1947 年饥荒:历史、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视频会议,该会议致力于纪念这场悲惨事件 70 周年。伊兹梅尔国立人道主义大学,2017 年 5 月 18 日,乌克兰。
Yona Tukuser 参加国际科学会议“饥荒 1946-1947:历史、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视频桥,该会议旨在纪念这场悲惨事件 70 周年。伊兹梅尔国立人文大学,2017 年 5 月 18 日,乌克兰
-
2018 年 5 月,尤纳开始在乌克兰的保加利亚村庄拍摄一部名为《 食人族》 的纪录片,该片讲述了 1946 年至 1947 年在比萨拉比亚(乌克兰)从饥荒和食人族中幸存下来的个人故事。

纪录片《Anthropophage》剧照,2018 年
-
2020 年,保加利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评论》杂志上发表了 Yona 的科学文章《用现代方法研究 1946-1947 年比萨拉比亚饥荒,反映在历史绘画中》。链接
-
2020 年,她开始居住在伦敦。
-
2021 年她回到索非亚并创建了 NFT 项目“COOKSHOE”。
-
2021 年,Yona 回到乌克兰继续致力于“饥饿”项目。

2021 年,Yona 前往乌克兰
-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尤纳回到保加利亚,在索非亚“Nu Boyana”电影工作室继续从事“饥饿”项目。

Yona 在“ Nu Boyana”电影工作室。 南菲亚,2022 年 9 月
-
2022年9月27日,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Kvadrat 500”举办“饥饿”项目个人展。

-
2022 年 11 月,保加利亚最负盛名的州立美术馆之一索非亚市美术馆购买了画作“RODINA,10-1990,ISSN 0235 – 7089,第 58 页 / P-702,op。1,文件 102 a,13。伏尔加饥荒 - 1921”(它包括启发了 Yona 的项目“饥饿”的俄罗斯食人事件的摄影)。
-
2022年11月,画作《比萨拉比亚》被纳入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Kvadrat 500”的永久收藏。
-
2022 年 12 月,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国家艺术图书馆将收藏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Kvadrat 500”举办的“饥饿”展览目录。
-
2023年1月27日,纪录片《食人族》在短片流媒体平台NoBlink频道首播。影片采访了来自乌克兰的保加利亚族目击者,他们讲述了1946-1947年乌克兰大饥荒期间食人事件的故事。

-
Screenings of the film "Anthropophage":
-
"Festival del Cinema di Cefalù", Cefalù, Italy; September 1, 2023; Official Selection.
-
"Student World Impact Film Festival", New York, United States; June 19, 2023; Official Selection, Honorable Mention.
-
"Golden FEMI Film Festival", Sofia, Bulgaria; June 10, 2023; Official Selection.
-
"Lift-Off First-Time Filmmaker Sessions", Iver, United Kingdom; August 7, 2023; Official Selection.
-
"Anti-War 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Jõhvi, Estonia; August 23, 2023; Official Selection.
-
"Serbe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Chisinau, Moldova;
September 5, 2023; Official Selection, Semi-Finalist.
-
23-25 January 2024 the film "Anthropophage" was screened during the exhibition "HUNGER"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Brussels.

-
2024年1月23日至25日,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举办个人展览“饥饿”。
-
2024年2月22日,在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Yona在“文化与战争”会议上担任演讲者。
-
2024年11月21日,纪录片《Yona. Hungry Delirium》的首映式在基辅电影院举行。该片由乌克兰国家电视台“Suspilne”制作。

-
2025 年 1 月 16 日,在国家大饥荒博物馆放映了纪录片《Yona。饥饿的谵妄》,并就“1946-1947 年的饥荒:事实、口述历史、解读”这一主题进行了公开讨论。
-
From April 25 to May 18, 2025, Yona Tukuser carried out an art action titled “Hope for Peace” in S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Each day, for hours, she stood motionless and in silence, holding her message “Hope for Peace,” handwritten in her red lipstick on a sheet of butcher paper. This solitary, silent art action turned into a living installation – a collective, global prayer for peace, connected live through mass media.
